2024年01月02日

浙派园林专题课后感|张丽:浅谈浙派园林的传承、创新和发扬

发表时间:2024-01-02 03:57:24 来源:火狐体育在线网站苹果版

  2020年下半年,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陈波博士为本校2020级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开设了《浙派园林专题》课程,讲授了“浙派园林学”相关理论、方法、技术与案例。

  该课程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学期末的“课后感”作业中,大家对浙派园林和陈波老师说出了很多真挚的心里话,让我们大家一起听听吧……

  浙派园林是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形成的浙江独有的一种江南园林形式,它的形成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蕴含着浙江珍贵的历史文脉,展现了浙江丰富的地域特色,不断地传承、创新和发扬,在时光的洪河里滚滚向前。在本学期浙派园林专题课程结束之际,我深受震撼,在此写下我对浙派园林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的拙见,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浙派园林之美。

  浙派园林的传承是什么?浙派园林源远流长,是勤劳又聪慧的浙江人世代累积的结果。在这样复杂的过程中,浙江人逐渐地摒弃糟粕,汲取精华,一代又一代地重复这样的一个过程,将浙派园林的精神和内核不断地传承下去。

  浙派园林的创新是什么?城市是一个文化高度传播与交流的场所,它不断地学习周边地区的文化,对这些文化进行针对性的梳理和吸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城市文化,这就促成了文化的创新。而园林是城市特色最集中的反映,浙派园林就是浙江城市文化特色和创新的最佳体现。

  苏杭园林同属于江南园林,研究者们对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异同点如数家珍,然而江南园林下各分支的区别却鲜有人知。苏杭园林因为地理环境不同,从而直接造成两地园林选址不同,进而影响到两地的造园手法产生互异,形成了具有不一样内在特点的园林。由于保留至今的明清苏州私家园林数量较多,保存较为完整,而明清杭州私家园林则所存无几,大部分园林描述来源于古籍,因此苏州园林在外的名声远大于浙派园林,甚至很多人认为杭州园林与苏州园林并无区别。在上完陈波老师的“浙派园林专题”课程之后,我深切地感知到,浙派园林的精彩之处完全不在苏州园林之下,独有一番风韵。

  因此,在形成系统理念的基础上,要避免与其他园林理念之间的界限模糊。陈波老师上课展示的浙派园林的造园特色“包容大气、生态自然、雅致清丽、意境深邃”,完美地展现了浙派园林开放自然又不失精致韵味的造园理念,彰显了浙派园林的差异性和创新性,为发扬浙派园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在浙江湖州安吉提出,这是我们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必须贯彻的理念;另外,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我们浙江省更该肩负起这项重大使命。

  自唐宋以来,杭州私家园林的选址大多数位于西湖边的江湖地,或者是周边的山林地,借山水之姿,力求园内与园外大自然浑然一体,稍加雕琢,即可塑造丰富的浙派园林。浙派园林的造园技法紧紧跟随着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的声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呈现。

  杭州举办了G20峰会以后,有效地扩大了知名度,同时促进了城市品牌的塑造。因此,结合浙派园林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我们大家可以申请更多的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参与活动的同时宣传浙派园林,使其声名远播。另外,还可以举办位于各个浙派园林的摄影、绘画和书法等活动,让大家在欣赏艺术品、参与艺术活动的同时感受到浙派园林的魅力。

  在浙派园林景观点售卖文创产品,比如各种雕刻艺术、印图文具、书画艺术等,都可以和浙派园林融合,不仅增加了浙派园林的体验式游览环节,还增加了浙派园林的传播途径,更是促进了浙派园林艺术的发展。

  1987版红楼梦的许多场景取景于南方的一些古典园林,剧中精致的池沼,婆娑的植物,漏透的假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近几年影视业发达,我们大家可以借鉴《苏州园林》、《河西走廊》和《遇见天坛》等文化科普纪录片,在更高更广更大的平台上对浙派园林进行推广、宣传;或者鼓励剧组搭配具有浙派园林特色的场景进行影视剧拍摄,不仅宣传了浙派园林,又深化了影视剧的文化内涵和美感程度。另一方面,浙江地方文化曲艺类型多样,如越剧、弹词、古琴、温州鼓词等具有地方色彩的曲艺形式,使其成为园林游览的一环节,丰富游人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使游览感受多元化,发展视听园林游览项目未来可期。

  浙江诗路文化是本课程我们小组所研究的主题。这是浙江省“大花园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文化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以“诗”串文为主线,以“诗”为点睛之笔,打造了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这四条诗路文化带承载了先贤古韵,覆盖了浙江省的所有城市,在此基础上整合诗路文化和浙派园林文化,加深了各自的内涵和深度,两者相辅相成。

  在本科阶段,我曾听到有人说找不出浙派园林的特殊之处,当时未接触该理论知识的我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假如没有特殊之处,如果它可以和苏州园林混为一谈,那为什么还有学者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浙派园林的奥秘?直到上了这学期陈波老师的这门“浙派园林专题”课程,我才深切地明白浙派园林的个性之处。浙派园林是能在江南园林中自成一派的优秀分支,它集中体现了几千年来浙江各地的历史文脉、地域特色和现代文明的总和,更是浙江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自己的重要窗口。

  感谢陈波老师在本学期对我们的教诲,丝毫没有保留地将浙派园林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看到陈波老师为浙派园林的传承、创新和发扬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我深受鼓舞,希望将来我也能够为浙派园林文化的传播尽一点绵薄之力!

  目前,“浙派园林学”的研究主要是在杭嘉湖平原一带,即杭州、湖州、嘉兴、绍兴一带展开。这是能够理解的,首先因为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导致了浙南山地多,优质土地资源基本用于耕作,山民贫穷,因此不适合开展造园活动。其次,浙江地区的文化复杂。第一,浙北的杭嘉湖平原的人口大多数来源于于魏晋时期、南宋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北方人口南迁。第二,浙中即沿海人口主要为越人原住民或上古时期中原部族的迁移。第三,浙南地区的人口很大一部分是福建、广东的避难逃亡的百姓,因此受客家文化影响较大。

  在这样一个地理、文化复杂的地区想要整合形成一个造园学说的难度,与“苏州园林”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可以说,因为人口数量多且经济发达,所以浙江的杰出园林绝大多数集中在浙北地区。但是,因为使用了“浙派园林学”这一称谓,那么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来,“浙派园林学”研究必须向浙中、浙南延伸,浙派园林的范畴应该要包括浙中、浙南的山地农业景观或是传统村落景观。如“浙派园林学”不能走出杭州西湖,辐射向杭嘉湖平原,进而基本覆盖浙江全域,就会使得“浙派园林学”的实际根基不够牢固、并且不能得到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和认可。这就是“浙派园林学”发展的重大限制和隐患。